集萃印花网
您的位置:集萃印花网行业资讯市场分析→详细内容
【字体: 】      
论中国纺织生产行业现状及纺织印花产业的模式转型——国际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趋势
集萃印花网  2012-11-28
【集萃网观察】

时代变迁,国际产业格局调整,目前整个中国纺织品及印花行业正在发出同样的声音:

国际采购市场到底怎么了?

印花订单哪里来,年底会不会有机会?

我是再等等,还是要关印花厂了?

印花企业如何度过产业冰河期?

印花企业要不要转型,如何转型?

中国的服装印花行业还有没有出路?

为了解答这些最朴素,最直接的问题,笔者将从目前中国纺织品及印花行业的严峻形势出发,对当今全球的纺织品生产和印花的世界新格局进行分析和预测,总结中国纺织品行业的优劣势,并结合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的同行们在早年遭遇并度过同类生产危机的成功国际经验,为全国的纺织品印花企业指出度过产业冰河期的方向,也为中国纺织品印花行业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适合世界产业形势发展和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转型思路,即在中国大力发展国际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模式,并从产业配套角度分析什么是这个转型模式,为什么要这样转型,怎么样转型,并论证此模式在外销及内销方面的可行性,优越性和可持续性,总结目前中国印花企业应该马上着手的实际转型准备,参与到下一轮国际合作的盈利新模式中去。

笔者也愿意结合长年在世界顶级纺织企业生产营销的见闻和经验,长期为中国纺织品印花行业模式转变的各个时期提供理论及实战方面的思考,考察,研究,分析和对策。

中国服装印花产业的严峻现状

世界看中国,中国亦当看世界。中国随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以前是,今后也是。15年前世界对中国的形势变好了,我们跟着变,没有等,发展了。15年后世界的形势变差了,我们也要跟着变,还等什么?

经历了10多年的持续发展,当今的中国的对外经济贸易正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整体挑战,服装印花产业亦不例外。中国作为全球生产工厂的地位正在快速消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中国劳动力资源区域性收缩,第三世界国家生产的崛起,国际订单的战略转向……,中国目前的这个挑战源自于包括以上的各种原因在内国际国内形势变化,同时,这些原因已经引起了世界纺织品采购商在全球生产采购的重新布局,而中国服装印花行业也跟着纺织业一步一步体验着这个艰难过程。

过去的10多年,中国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有过得天独厚的产业资源优势,经历过外商生产采购要排队的局面,纺织企业门口应聘要排队的局面,服装印花行业也有过蒸蒸日上的好气象。然而,在市场急转直下,外商采购企业集中转离中国的当前,过去的产业辉煌却已经造成了中国严峻的现状和企业负担:

1.大量服装印花生产及印花企业规模投资,造成设备产能过剩;

2.过度竞争争抢劳动力,人工成本不断上升,造成区域性人力产能严重不足;

3.长年的价格战引起中国的单位加工利润过低,由于印花产业大多为量大微利企业,在没有订单量的目前,此问题尤为突出;

4.印花企业的产业依存度过高,印花厂大多只能做被动印花加工,行业整体缺乏印花产品开发和销售市场主动营销的思路;

5.企业存续问题。不关厂,普遍接不到订单,支付房租和员工工资都困难,留不住人才。关厂,谈何容易,多年的积累和老底毁于一旦,将来要后悔;真是进退两难。

6.印花企业正在苦苦煎熬,勒紧裤腰带力挺度过寒冬期,谁知冰河时代并非一年两年,冬眠不解决问题。

……还有很多严峻事实。

大家的问题都类似,不用更多例举,可谓举步艰难。

世界服装印花产业的历史 现状和展望

真正了解世界,才能让我们看的更远。

古今的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发达国家的历史,往往就是中国的将来。中国目前的纺织品生产,销售,市场和消费正在经历30年前的美国,20年前的欧洲和日本,15年前的台湾和香港等发达国家地区所经历的同样的发展历程,几乎我们目前的所有问题,在发达国家都相继时差性地发生过。发达国家的纺织品整体产业现状都是很成熟的,目前真正能在世界产业运作中最大盈利的纺织企业也往往出在这些国家,却不是处在全球生产第一大国中国。例如,一件短袖印花T恤,中国的生产出口成本是2-4美金,全国平均生产利润率低至4%,产品在国外的普遍市场零售价却是在15-50美金,进口贸易商的批发价格也能达到4-8美金,毛利率高达100%或更高,多好的产业现状,中国要是也能这样该多好啊。中国产业一定会,但是要经历一个艰苦的转型期,其实,这些发达国家当年也都是全程经历了中国目前正在发生的“国内生产衰退,出口下行,他国迅速的取代,国外低价优质产品竞争相继进入市场,行业整体急转型”的所有过程,也都成功了。前车之鉴,我们要学会快速国外成功经验,多听取他们的方法,结合中国国情,积极思考对策,改变思路,创立风险小且持续发展的新型产业运作模式,缩短中国产业转型必须经历的阵痛期时间。

目前中国纺织品及印花行业的困境并非偶然,早在2005年之前,国际纺织行业就已经启动了削减中国生产,增加东南亚生产投资的动作,国际采购巨头更在早年的公司内部政策中,充分规划了全球生产体制的重新布局,让半数以上的订单撤离中国生产的公司中长期目标,特别是当年“中国+1”的国际生产体制的提出,及其在各发达国家采购商中的确立,为中国当今的产业的恶化埋下了地雷,并注入了导致目前中国纺织生产业向反方向发展的人为因素,加速了中国在国际纺织行业地位的衰退。国外采购企业,谁会放弃自己的利润来真正在乎中国生产商的利益?

“哪里最穷,去哪里生产”,已经成为全球采购商们的统一口号。笔者曾长年在国外多家纺织品巨头企业担任生产开发和营销管理之职,亲眼见证了多年来发达国家纺织品采购商在各个国家相继“腐蚀”各国生产业的过程,所过之处,留下一片狼藉,上述困境可谓并非中国特产。

北美:美国国内的纺织生产行业包括裁片印花行业早在30年前就成为了全球第一轮受害者,接着是加拿大,墨西哥,中美洲国家……哪里穷,生产背景就移向哪里。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纺织品生产行业经历了中国目前的所有艰辛历程,最终各地的纺织业成为了夕阳产业,日落西山。等待朝阳再次升起,已经过了30年,直到今年美国才刚刚出现纺织品生产重返美国的趋势。中美洲成为当今美洲的主要生产基地。$$分页$$

亚洲:日本,台湾,香港,韩国,马来西亚,中国,以及越南,孟加拉,柬埔寨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也依次被列为亚太区域的主要生产国,日本直到15年前还保有大量的日本国内纺织品生产背景,优衣库公司的中国生产启动了日本在海外的纺织品生产,到了目前,除了少数高附加值的专利面料和产品外,日本国内已经几乎没有纺织品生产了。裁片印花更是销声匿迹。台湾曾经是亚太区服装生产出口的主要基地之一,直到10年前还有生产,中国大陆生产的崛起没有给台湾纺织生产行业留下任何的生存机会,多数台商把生产采购背景迁往大陆。和日本一样,台湾在过去的10年里,岛内纺织生产业也受到重创,日落西山了。香港也曾经是亚太的服装出口中心,香港生产也已成为当年的辉煌历史,香港不再生产。韩国的大多数工厂都迁往中国,韩国国内的规模化生产背景也是一抹夕阳。马来西亚的生产在中国生产崛起后都受到了冲击。以孟加拉国为主,包括越南,柬埔寨,缅甸等东南亚国家成为目前亚太区的主要生产基地。

世界的纺织品生产有“持续往后进国家移动”的特点,中国经历过移入,正在经历移出,所有那些发达国家纺织行业的辛酸历史正在中国重演。这个移出的过程光靠中国生产商通过降价,苦苦支撑来努力已经无力回天,经过7年以上的准备,国外采购商已经完全开发了东南亚生产的背景,完成了他们从中国向东南亚后进国家生产的转变,而这一切,我们中国的纺织行业直到今年才有真正的体会。而且这个转变短期内不会逆转。

中国纺织行业与国际竞争对手现状与比较

知己知彼,顺应时势,随机应变,扬长避短。

东南亚,中美洲,北非的生产背景,事实上已经替代中国世界纺织生产工厂龙头地位。

让我们看看中国纺织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孟加拉国的生产现状和优势吧。笔者于2012年7月考察了孟加拉当地的各大主要纺织品生产工厂,对当地纺织业的发展感叹有余,对他们在土地,原材料,劳动力,能源,国际投资,设备,管理,政策方面的惊人竞争力表示敬畏。

孟加拉国地处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处,人口1亿2千万。

房地产业尚未得到发展,市区的高层建筑屈指可数。土地资源尚未开发,土地和不动产价格原始,无泡沫。大多数纺织区域,圈地刚刚开始,土地房租价格定位类似中国20年前房产改革初期,成本极低。国家不对外国企业或个人销售不动产,房地产主流内销市场尚未成型。无炒房,无外商独资企业投资,新的合资生产工厂不断扩建中。

孟加拉国是棉花的产地。他们生产所用的棉花一半左右产自本国,其他的进口自印度和巴基斯坦。棉花直接由棉农供应,没有过多的销售垄断和代理环节,棉花成本极低,实际棉价无从考证,从产品报价逆推,工厂生产用棉的原料价格应该在中国国内棉价的半价左右。棉花品质优秀。

劳动力充足,全国有半数人口以上从事纺织生产行业,纺织业为全国90%的财政收入来源,从业人口超过6000万人,每家工厂的平均工人都有1000-2000人,更有60000人的世界最大工厂,而中国最大的也只有30000人左右。他们的纺织人口数量和目前中国的纺织行业有的一比。每月人均工资为40-50美金,折合人民币约250-310元,是中国主流沿海生产区域工资的10分之一,由于纺织人口众多,社会起点较低,几年内生产人工成本的变化预计应该不大。童工现象严重,政府管理不严格,劳动力充足。国民纺织品生产职业训练早,技术程度不低。

能源方面,多数工厂的电力为自主发电供热,采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天然气,能源成本极低。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水质好,染色对应能力强。

由于孟加拉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中心,水陆空地理位置优越,出口欧洲的货物在时间,运费上较中国有较大优势,目前几乎成为所有主要国际纺织品业巨头的生产基地,全球针织品企业巨头Fruit of the loom,Gildan,Hanes,Chori,TOMS,CAB等,零售企业Gap,Zara,H&M,Uniqlo等都有生产。国际资本,特别是欧美资本早在10年前开始就在当地投资,多数企业以外方投入资金设备,工厂提供厂房劳动力进行合资,资金技术力较中国雄厚,而中国多以外商从中国独资企业采购居多。目前当地的纺织机械设备多以2005年后新投资的设备为主,面料和染色等的生产品质很高,全棉纱线多以环锭纺为主。发达国家的投资仍在继续投入。

孟加拉国的纺织品生产管理能力,效率和产品品质稳定性已经普遍赶上中国的纺织企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笔者2006年参与优衣库在孟加拉生产的产品管理时的品质与现在的品质不可同日而语。主要原因是源于当地工人的奴性极强。部分工厂甚至有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制度,荷枪实弹的厂兵监管车间,生产气氛绝不一样。由于区域相对闭塞,没有真正的国家公共交通,当地住民绝大多数在就近工厂就业,就业选择余地极少,工人们很重视现有的工作,很少出现怠工现象。从现场的工人效率来看,部分企业已经在中国先进企业之上了,平均每条流水线的工人为中国的2-3倍左右,一台缝纫机3人操作。童工的速度也绝非等闲,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落后。日本,欧美的管理者现场技术指导使得先进的管理和技术经验很快地渗透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还记得10多年前纺织业发展伊始的中国吗,那样惊人的发展速度在孟加拉国重现了。

政策方面,孟加拉国更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该国属于世界最贫穷国家,GDP位列世界倒数第二,享受着大多数国家给予的贸易最惠国待遇,孟加拉国的多数主流纺织产品出口中国,美国,日本,欧洲和亚太许多国家都享受0关税,而中国进口先进国家的关税税率约为8%-15%左右,实难抗衡。孟加拉国内政策方面,该国劳动法对童工,强制加班,医疗保险等监管执行力度不大,大量工厂存在违规操作,带来的非正当竞争的冲击力是非常巨大的。

综上所述,孟加拉国的生产成本在以上各方面的综合优势是中国纺织行业靠冬眠或者寻找内地生产不可比拟的,纺织产品的原料和加工成本占到了整个生产成本的80%以上,可以计算中国的成本高出了孟加拉国20-30%以上。中国在纺织品生产国际产业链的地位已经不再是底层的生产环节,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处于弱势。

从国内生产来分析,中国的纺织行业的现状更不容乐观。纺织品生产的材料人工成本年年在涨,已经失去了作为生产国的主要优越条件,受此影响,外销出口在过去的一年里同比下降约40%,由于钓鱼岛主权争议,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主要国家日本的大多数企业已经做好了“脱离中国”的安排,另外,欧盟的壁垒政策,美国的全球优势,台商的大量撤离……所有的变化将造成今年的国外出口订单情况会更加严峻,从以往10月订货期的2013年销售的产品的打样情况来说,询单数量已经大不如前了,几乎所有的大中型日本纺织品销售企业都已经开始全部或部分撤离中国,并在孟加拉国开始生产和采购。此现象非常严峻,并非中国生产行业的起伏,而是一场不可逆转的国际生产龙头地位衰退的开始。据某权威服装行业研究机构推测,中国纺织企业的数量将在5年内减少到目前的30%。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内地转移生产等方法需要时间和投入,短期内阻止不了纺织行业大局的衰退,长期也改变不了中国纺织行业世界地位的下行。$$分页$$

从内销的角度来分析,所有发达国家的过往经验告诉我们,同所有发达国家经历过的情况一样,生产行业衰退后,“非产即销”会是中国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发展趋势。“产”就是国内生产,“销”就是国内销售,意思是不在中国国内生产就会在国内销售。发展内销市场,这个也是国家政策为了保护纺织行业而做出的引导方向,内销市场的形成,会有大量出口企业转向内销,由于长期的国际出口生产,大多数出口企业的生产品质和成本比较适合国际产品,这些产品在进入内销渠道的同时,中国的纺织品平均品质水平会得到长足的提升,亦会形成一批纺织品的优秀品牌,促进提高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和品质的普遍要求。与此同时,在保持国家不动用大量贸易壁垒进行进口限制的现状下,大量的国际生产的廉价优质的品牌和产品会从此迅速进入中国,为中国市场带来新的动力和阻力,提升中国服装市场的整体水平。大多数的进口产品将来自成本更低的类似孟加拉国等将来的世界生产工厂。

然而,中国内销市场的现状也不容乐观。今年由于零售商间的过度竞争,国内消费的市场承受力有限,内销市场的销量反而同比下降25%。在过去几年内,中国国内的主流服装零售企业都经历了过度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库存积压已经造成了国内主力连锁零售企业的最头痛问题。就全国多家主要大型运动品牌的目前情况来看,几乎所有的主力品牌今年都面临了股票市值下降,资金紧张,库存压力大,脱销滞销问题严重,国内生产成本与销售竞争成反比,生产销售环节配合脱节等问题。内销市场的过度竞争和前些年无节制的扩张开店,加上互联网零售业价格血拼现象的迅速崛起,传统的品牌商面临了前所未有的销售危机。不少国内品牌也把生产转向了东南亚。

为了避免过度使用自有资金,降低风险,这些国内主流内销品牌企业都在寻找“少备库存,开发快速生产补货”的机制,同时减少往年大批量生产和产品库存的数量,正努力把生产订单少量化,多批次化,快速反应化,尽最大可能把资金风险,原材料风险,库存风险,周转风险转嫁到本来已经承受了国内外环境恶化带来的巨大冲击的纺织企业,同时也把这些压力间接地转嫁到为纺织企业配套加工的辅助行业(如印花行业),使得本来就不景气的印花行业更是雪上加霜。

国际国内行业气候的变化,已经让中国的纺织品与印花行业进入了冰河期,然而恩惠中国多年的温暖气候正在移向东南亚地区。中国的纺织行业应该迅速认清国际发展的形势,改变我们被动的现状,积极开拓思路,在正确的引导下,努力改革行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适应新的国际产业链对中国的定位需求,快速转变我们的生产模式和营销模式,变被动加工为主动营销,只有这样才有出路。

中国纺织品印花行业必须加快转型 确立转型方向已成为当务之急

坐以待毙,不如杀出重围,另辟蹊径,走发达国家成功的道路。

鉴于以上对于产业现状的论述,冬眠等春天已经不解决问题,迁徙成为唯一出路,产业需要重新寻找一片能够滋养我们的新土地,但是大漠茫茫,何处是方向,到底有没有绿洲。

机会其实是有的,就要看谁能早修慧眼了,发达国家都看到过,做过,成功了,只是他们不会轻易把这些经验教给我们。让我们通过以下的讲述,大家自己来领悟吧。

我们的行业精英们也多次讨论过我们的将来,大多从改变我们的生产工艺,提高我们的效率,创造专利技术等提高竞争力的方法在考虑问题,我认为这个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不是我们现在要采取的主要方法。因为,这是我们被逼绝路时的无奈之举,大路受到阻碍行不通,大家若都去开辟小路,各走各的,甚至狭路相逢,我们的大路就会永久消失,产业主体优势就会消亡,生存天地会越来越狭隘。

提倡高新技术救国,我们认为可行,但是世界不这么认为,这个是受到技术,时间,资金,人才,研发能力很多因素的影响的,即使开发出来了,也未必有订单。高新技术产品,售价高,成本对销售的影响较小,加上技术上的限制,中国从事世界高新产品大批量生产的可能性不大。目前各发达国家的高端产品回到各自国家“本土生产”的重现,如美国,台湾的纺织行业就可以说明问题。我不主张全国各个层次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去搞高新技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条件。

但是,不搞技术,又说要生存就要转型,但谈何容易,到底该何去何从?$$分页$$

我认为,目前的困境,是中国在从位于“国际产业链最低端被动加工”的地位向“主动研发,市场营销,开发中国,走向世界,提升产业链地位”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也是绝佳的时机,对中国产业整体能力的考研和机会。在这个意义上,我对中国目前的产业形势衰退的变化持乐观态度,衰退的表象并非真正是衰退的本质,因为中国人富强了才不愿意做奴隶被动加工,汇率,原材料,人工才使得中国不能适应作为生产国的要求,国家的政策其实充分反映了这一点,国家富强了,我们要提升各行业的国际产业地位,就要有取舍,这是下一轮中国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发达国家的塞翁也失去过马,才会努力发明了汽车。读者朋友们,你的企业做好了取舍的准备吗?

中国的纺织行业也许会夕阳西下,而纺织品印花行业不会消亡,反而会蒸蒸日上。就看转型是否正确和及时了。

我们现在的纺织生产产业情况,我个人的观点,3-5年后,中国的纺织行业会消退到只剩30%的企业,传统订单不再进入中国,订单将会是产孟加拉国等后进国家不能对应生产的产品,如功能性面料产品等,在技术上取胜。还有为中国周边的发达国家提供快速生产对应,在时间上取胜。另外,就是作为中国本土的品牌,在充分开发了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自己走出国门,参与世界市场销售竞争,在包括价格在内的综合实力上取胜,中国人没有理由不能自己去外市场上,用10美金卖同样一件海外价格15美金的T恤呢?世界市场的份额会有中国的,目前几乎没有,中国迟早可以做到,海尔(haier)就是一个先锋例子。

以上的几个方面也同样可以作为中国的纺织印花行业的转型方向。必须结合目前的产业现状和资源,快速做好在思路,硬件,技术和管理上的准备。时不待人,把握机会。

我的观点是:目前中国的印花行业可以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中国长年积累的产业和市场优势,转型发展国际成衣及成品印花的产业理念和模式。随着该模式在中国确立的同时,积极参与到包括国际销售在内的新一轮成衣及成品印花国际合作中去,努力提升产业链地位,实现更高印花企业价值和利润。

国际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模式:现货供应商大量供应半成品空白服装(如T恤)或成品(如编织袋),根据市场的款式,颜色,尺寸,数量,工艺等各种个性需求,使用客户挑选的满意的现货产品和客户提供的个性印花图案,加上快速优质的个性印花等加工服务,为广告,礼品,团队活动,制服,零售商品提供相应档次的产品快速解决方案。

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的优势:

1.大量现货供应,客户可以先看货,再订单,货源稳定。

2.现货供应不需要最小起定量(MOQ),可以对应小批量印花订单的需求。

3.供货速度快,交货周期一般在1周以内,,不需要2个月的生产周期。

4.品质保障,不同批次间的产品差异极小,发现次品允许退换。

5.比工厂下单生产风险小得多和没有生产预付款,没有资金压力。

6.更能解决多批次,少数量的个性市场需求。

7.适合广告礼品或服装企业店铺对稳定货源的需求。随时可以对应各种数量(如:1件-50万件)的需求,市场潜在需求极大。

8.国际同类产业发达,可供应的产品极其多样,适合各种层次对款式和品质的需求,部分进口产品的性价比极高。

9.经销商可以实现0库存,0资金销售,不用钱做大生意。

10.现货产品的价格由于大批量的生产带来的规模效应,产品的价格与下单生产价格几乎持平,特别在小批量的对应上可以做到更有价格优势。

11.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服装生产的主流模式。全球成衣印花的年销售量保守估计30亿件。

12.适合国际竞争的需求,成衣及成品模式在中国的发展,会促使中国快速成为全球成衣及成品印花的中心。$$分页$$

美国 日本为首的世界纺织品印花产业的经验之谈

世界轻中国,中国更当重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

美国的纺织品印花行业在30年前同样经历的我们今天的困难局面,全美国的生产背景在全球成本竞争中变得弱不禁风,最终垮台。几乎所有的大型生产背景都移向墨西哥和中美洲的低成本国家,印花行业都面临了我们今天的印花行业面临的同样问题,没有采购订单,材料设备卖不出去,市场萧条。

世界成衣T恤模式的创始企业,加拿大Gildan公司在美国的出现,带动了大量的印花商走上了一条个性成衣成品印花的道路,经过多年,美国的印花商通过借助Gildan,Fruit of the loom等外界空白T恤货源,主动发展自身的创意和营销,在北美建立了一套“空白T恤+个性设计+快速印花加工对应”的产业模式。仅T恤产品一项,通过该模式在美国的全年销售量超过10亿件。反应快的印花厂,通过研发图案设计,款式,功能性面料,印花解决方案,积极市场推广和营销等措施,使他们非但没有受到纺织行业在美国消亡的影响,反而成为了主动引导美国服装行业的领导力量。美国的印花厂在30年后的今天,活的好好的,只做被动加工的企业被淘汰了,会主动改革的印花企业活下来的,而且每年销售的盈利以数亿美金计。

日本同样是这样,15年前的日本,随着中国生产的开始,日本的纺织生产企业几乎全部消失,而日本的印花企业随着Gildan,Fruit of the loom,Hanes,Jerzees,Anvil等欧美空白T恤品牌,以及日本本土的United Athle(俗称UA),Truss,Crossrunner,Printstar等可印花T恤品牌的崛起,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中小规模的印花企业,利用空白成衣,主动开发市场,研究工艺,对应当地客户的各类需求。目前,他们的众多包括百年印花企业在内的印花企业仍旧具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分页$$

世界各发达国家地区的印花行业,如澳大利亚,台湾,新加坡,英国,法国等,都经历了美国,日本同样的时期,纺织行业衰退,印花行业却得到了迅速的发张和壮大,使得中小印花企业发展成为能够主动开发产品,市场营销的综合性企业。实现了最困难时期的产业转型。

发达国家的转型期经历的时间都不长,一般为3-5年,快的国家在经历了1-2年后,模式能就确立了。拿世界空白T恤供应商巨头Gildan公司在世界36个国家地区的销售经验为例,Gildan公司的历史不过19年,由于首先在加拿大开发了“成衣+印花”的销售模式,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成为加拿大最大的针织企业,随后杀入美国,更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从0件销售的无名公司发展到了年销量6亿件,超越美国当地任何的百年本土品牌,成为北美最大的T恤供应商。其经销商和配套印花企业也随着成衣印花模式的确立,逐步成为目前北美服装行业的第一主导力量。

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所到之处,经销商们无一例外身价暴增百倍千倍。Gildan的经销商们在加拿大,美国,日本,欧盟各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太发达国家地区的经销商们都是相继从0经验开始,在短短的2-3年的时间里成为了当地的T恤销售巨头。笔者作为首任Gildan公司亚太区销售总监,全程参与并引导了Gildan品牌在亚太各地区的市场发展。日本,只用了2年销售就超过300万件,数量逼近当地的第二位。台湾,一个传统的印花企业,从0经验开始代理+加工+营销,第一年销量就超过30万件,3年就做到年销量超过100万件,位列台湾之首。澳大利亚,从3个人小公司开始,3年突破年销售300万件,目前用了7年时间成为澳大利亚当地年销量达到600万件的巨头公司。巨大成功的案例在36个国家地区举不胜举,目前还没有在哪个国家看到过失败的案例。也正式由于这些经销商们在当地的转型改变了当地的产业模式和结构,为当地的产业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模式,带动了当地整体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也解决了该国整个产业的裁片印花生产订单减少(和中国目前面情况一样)的最大问题,顺利实现纺织品印花行业的模式转轨。其中,许多经销商都是印花企业出生,他们变被动加工为主动营销,在恶劣的生产衰退的环境下,非但没有被淘汰,而是成为了带动当地服装+印花产业的龙头企业,搞活了当地的市场,建立的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渠道,也带来了极其丰厚的利润。

现在轮到中国了。。。。。。

国际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的蓬勃发展现状

国际成衣及成品行业的现状十分发达,主要有以下知名的主流公司和品牌。这些企业的盈利能力极强,品牌的国际认知度很高,许多国际印花厂,经销商都通过区域独家代理的方式实现了巨大的发展。

T恤品牌:

北美品牌:

*Fruit of the loom——鲜果生活,俗称水果牌

美国品牌,世界最大针织企业,以T恤,内衣为主,世界印花T恤的发明者。全球年销售量17亿件,股神巴菲特的公司。是同集团下属企业全球沃尔玛的最大内衣供应商,同品牌内衣在中国沃尔玛销售多年,有一定的知名度。

*Jerzees——吉吉士(音译)

美国品牌,北美第三大T恤品牌企业,现从属于鲜果生活公司旗下,主要崇尚美国休闲概念,北美年销量1.5亿件

*Hanes——恒适

美国品牌,北美第二大T恤,内衣品牌企业,同品牌内衣早在10多年前就进入中国,篮球明星麦克乔丹代言。在中国有一定的知名度。

*Gildan——杰丹

加拿大品牌,世界最大的T恤品牌企业,4年前就进入中国,全球T恤年销售量近7亿件。在中国低端T恤批发市场有一定的知名度。

*Anvil——安维尔(音译)

美国品牌,北美第五大T恤品牌企业,现从属于杰丹公司旗下,主要崇尚追求环保类高品质产品。$$分页$$

以上品牌的T恤总体销量超过10亿件,占到北美市场的9成左右。还有其他的几十个例如American Apparel等,都有优秀表现。美国的产业成熟,经销商多为印花厂,自主研发图案,工艺,加工,市场营销,甚至零售。产业模式明确,市场分工成熟,行业配套完善,全球的成衣及成品产业模式都拷贝了北美。

日系品牌:

*United Athle——俗称UA

日本第二大空白T恤批发商品牌,产品时尚型高,以品质见长。由于高仿产品和二等品尾货在中国批发市场的流出,在国内已经有较高的知名度。

*Truss——托拉斯,俗称三角牌

日本第三大空白T恤品牌商Felic公司旗下品牌,为日本第四品牌

*Crossrunner——克劳斯人,俗称CR

日本最大材料及面料研发商东丽(Toray)集团公司下属独资蝶理公司原创T恤品牌,该公司面料全球闻名,日本第一,优衣库的保暖内衣Heat Tech就是他们独家的面料专利技术。产品以面料品质著称,正在大力发展亚太区成衣印花项目,并开发各类T恤产品。目前位列日本成衣T恤行业第五。

*Bommax——本马克思(音译)

日本第三大空白T恤品牌

*Printstar——普林托斯达(音译)

日本第一的空白T恤批发商品牌

*Markless Style

日本最大礼品供应商

此外还有Crossstitch,Beam,Rucca,Canvas等等,著名的日本空白产品品牌。

E.U. brands:

*Poly Concept——宝礼行

世界最大的礼品供应商

*Sol’s——寿尔司(音译)

欧洲第一大空白成衣品牌。

*XD design——新岛

欧洲领先空白礼品品牌。主要以空白商务礼品为中心。

世界产业模式之成熟,品牌之多,令人惊讶,国人真正需要好好研究一下了。

Graniph印花T恤成功案例:

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T恤经销商们都经历了转型,发展和成功的历程。

批发方面:比如说,就空白T恤发祥地的加拿大本土企业而言,SanMar已经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T恤经销商,他们经销T恤的方法在北美成为了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后来被各国相继效仿,各国的成功案例也层出不穷。

网络零售(个性定制)方面:美国的Threadless.com网站,在空白T恤产业在美国成熟的同时,他们创造了“空白T恤现货+个性设计+快速定制+网站销售”的模式,迅速成为了北美主要的T恤供应网站平台。

实体零售方面:日本的Graniph印花T恤品牌,在日本,台湾,香港等地都有专卖店零售,他们原来是做图案设计的公司,就是从0做起,在空白T恤产业在日本转型的同时,摸索采取的“空白T恤现货+自主设计+快速印花+自主零售”的方式,将各个环节最完善的产品和服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极具竞争力的零售品牌,在日本的T恤行业传为佳话,每年销量上千万件。

经销商们:台湾的印乐网(http://www.myif.net),香港的T-shirt.com.hk也都是非常成功的案例。

设计公司:日本设计公司Nobby Company等都早在20年前就参与了日本产业转轨,目前已经成为了超越优衣库的一流的图案设计公司,并自主开发各类印花T恤投放零售市场。

印花厂+材料商:日本百年老企业印花厂---森印花,网版供应商---都网印花等,都在成衣和成品印花的产业模式的合作中获得了大量的订单。$$分页$$

国际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模式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看世界,是为了世界重新看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的成衣及成品印花行业。

历史已经验证,各国的行业发展历史总体上几乎是一致的,中国目前的国际国内环境与这些国家当年的情况相似,我认为,中国的发展趋势也不会例外。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转轨的理念和方法,必然对我们中国的印花行业给予巨大的指导和帮助,中国通过同样的成功产业模式转型,也会同这些发达国家一样将中国的印花产业提升到一个新的产业层面,实现更高的产业链地位和更高的利润。

我认为,在中国发展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模式,已经成为我们的最佳且可行的转型发展目标。中国的空白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落后世界平均水平15年左右,需要借鉴国际的先进经验,迅速发展中国的巨大潜力市场,快速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这个时间可以在5年左右。我们可以采取国际上销售量最大的成衣空白T恤产品作为启动产品,成熟后,可将这个模式衍生到空白包,帽子,杯子等等其他可印花产品上去。在国外,这个产业被称为“可印花产业。”

国内市场的成衣及成品印花的发展,是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的。早在10年前中国国内就有出现本土的可印花成衣产品,主要以T恤为主,比如现在仍然在低端个性定制中被大量使用的SUN(俗称F牌),但是品牌滥用,品质低下,价格恶性竞争使得该产业始终没有真正成型。在4年前Gildan进入中国本土后,中国才有了新一轮的国内产业发展。

然而,中国本土的成衣及成品印花市场处于非常落后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成衣及成品产业的营销渠道主要以批发市场批发为主,供货商比较原始,在资金,货量,品质,速度,服务,管理等方面非常薄弱,产业链配合不完善,各项资源不足,销售方法单一,销售网不成熟,客户不稳定,甚至有个别不择手段,急功近利的商家。

2.货物品质普遍不稳定,常常出现颜色,缝制和尺寸等各种产品质量问题。产品品质得不到保障,常常在印花以后发觉问题,影响最终客户的交付使用。

3.常常断货,客户要货的时候,供货方没有现货的情况多。供货商补货不及时。

4.经销商模式很幼稚,客户虽然要求性价比,但在货物品质同样较低下的现状下,批发商们就转为以价格战为主。大多数经销商不讲正常利润,只讲以数量冲市场,恶性竞争导致单价利润低至几毛钱,投资大,利润低,产业挣钱难,谁做谁亏钱。

5.服务不到位,发错货物等现象时有发生。

6.产品款式单一,可选择性小,针对客户的不同要求时的提案能力差,低端活动用服,中端个性定制,高端零售几乎一律用现有仅有的几个中低端产品,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难以对应低中高端客户的各种需求。

7.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差,抄袭仿冒国外产品的情况较多,恶性抄袭价格战激烈。

8.制服,礼品,活动用服市场有部分基础,成衣印花零售市场几乎没有成型,配套产业对应严重缺乏。

9.全国的销售网络只有批发市场,没有真正经销商模式,印花商没有带领整个行业的运作。

10.零售商们过分积压库存,价格竞争,以往国内的大零售商们大多以工厂下单,生产,备货,零售为主,没有空白成衣+快速印花的国际成熟营销模式。

11.利用“空白成衣及成品+快速印花“模式的快速出口几乎为零,原因是国内以往没有国际上认可的空白成衣或成品产品现货,更没有中国成衣印花的成熟产业配套。

12.中国是生产国家,生产国家的现货供应先对没有优势,资金占用量大,经销商利润薄弱。

世易时移,中国目前的纺织及印花行业情况变化巨大,正是在这个变化当中,以前的优势就会消失,以前的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成衣及成品现货国际品牌的进入,会迅速提升整个产业的整体水准,解决以上在中国行业里存在多年的问题,让成衣和成品印花模式在湿润的国际气候影响下,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怎么样在中国发展国际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模式

中国的市场,是世界最难做的市场,只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市场,才能找到真正适合中国的产业模式。

鉴于上述中国成衣及成品印花市场的落后现状,积极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努力改变产业格局,,调整运作模式和市场布局,将会是中国在今后的3-5年里需要努力的重点。中国作为纺织品生产的世界工厂的历史给中国的纺织印花行业积累了强大的底子,产业链配套,设备,原材料,技术,人才,加工能力,管理经验,国际仓储,物流,外贸能力,品质控制能力,世界眼光等等,都将会在我们下一轮的产业国际崛起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纺织行业衰退的同时,目前的这些原本强大的产业背景或许都已成了累赘,设备,厂房,员工都在等待中消耗。在国际市场眼睛里,只要在中国有了国际需要的空白成衣及成品的现货,这些的消耗中的资源将会被重新打量利用,让中国的印花行业进入到更高层次的国际产业合作中去。

中国要发展印花产业模式,就要重新定位中国正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作用。以往我们是在产业链的最底层做被动加工,今后我们可以在发挥我们的产业的资源成本等各项优势中,获取国际成衣及成品印花订单,世界每年有30亿件产品需求量,今后都会从发达国家加工变成中国加工的。我们的印花成本,国内工资再怎么高,也可以和世界竞争。

世界发达国家在做纺织生产的时候,他们赚取的是生产利润,那时我们还没有发展国际合作。

当15年前我们开始发展纺织业的时候,发达国家的生产被我们取代,他们就开始做成衣印花营销模式,通过成衣及印花盈利。

15年后,当孟加拉国开始取代中国的纺织生产业时,我们就应该开始做成衣印花模式,来取代发达国家。

具体的方法来看,我们可以从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两个方面在中国发展这个模式。

国际市场方面,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成衣印花行业及市场是十分发达的,只是从来没有与中国印花行业有过任何交流合作,我们目前可以充分获取这个尚未开发的巨大国际市场的部分印花订单份额。目前发达国家的成衣及成品行业的巨头公司们,都在本国备有大量现货,与当地的印花商合作,快速加工销售。由于当地的印花价格成本极高,特别在小数量多批次的订单上,他们的加工劣势非常明显,常常有一件T恤印花成本做到50元人民币的,而中国10元的印花成本都可以做国际品牌的加工了。孟加拉国虽然能够做T恤,但是他们的印花水准与中国的几十年积累是没有办法比的。所以,中国的印花行业在世界上仍旧有巨大的地位和竞争力。$$分页$$

这么大的国际市场,中国却没有参与国。许多发达国家还没有在中国做成衣印花的理由很简单,中国至今没有国际上认可的品质T恤品牌和现货,从外国把成衣运到中国加工,显然不合适;中国的成衣印花水准还太低,设备和产能跟不上需求。然而,目前随着前述各大国际空白T恤品牌纷纷进入亚洲和中国市场的同时,中国的备货量从今年起将会逐年上升,“中国仓储加工,大或小批量对对应国际市场”的模式将会启动,好的国际产品的进口将会带动国际合作的新格局。换句话说哦,我们往后可以接到周边国家的成衣加工订单了,30亿件的全球销量将来都可以变成中国印花。

国内市场可以积极开发“成衣成品现货产品+快速印花”的新模式,运用好上述的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的优势,特别为零售品牌商们解决他们目前对于“降低库存”“减少备货资金压力”,“快速生产”,“接受工厂提案产品”的新要求,印花商们可以变“被动加工”为“主动营销”,积极开发产品印花工艺,设计,快速成衣印花对应方法,实现“0风险,多订单,创品牌,拓营销”的产业模式。个性定制市场在中国的崛起也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企业,团体愿意穿着统一的制服,团队服,中国的成衣印花市场有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

纺织品印花企业该做怎样的转变准备

跑得早好过跑得快。中国的经验告诉我们,领跑的企业常盈利,跟跑的企业常艰苦。看准时机,赶紧行动。

各位印花行业的读者们,请赶快思考成衣及成品印花模式在自身地区,企业,合作伙伴中的机会和盈利模式。大量高品质的国际空白T恤现货和自己闲置的工厂,加上国际的订单潜力和国内日益崛起的零售及定制市场需求,可以创造10多年前纺织行业在中国有过的同等辉煌,中国的印花行业还可以兴盛至少20年。

目前要做的准备,就是了解成衣印花模式,积极探索成衣在自己印花工厂背景下的运用。及时调整公司的市场对应能力。具体内容是:

1.印花设备的改进,做到可以对应国际国内大小多少各种批量的成衣印花订单需求;

2.提升印花加工品质,实现印花水平的国际化(许多工厂已经可以做到),配套国际出口;

3.研发国际流行的加工新工艺,特殊工艺,实现国产化,提升国际印花竞争能力;

4.利用空白T恤等资源积极开发印花T恤市场,甚至自有品牌,自主营销,创造非加工型的更高的营销利润;

有条件的印花商朋友也可以自行开发印花图案,开设网店实体店,成为空白或印花品牌产品的区域总代理,加工出口贸易,或者为用国际品牌空白产品为国内主要品牌进行快速印花供货。

人工成本的提高,今后中国会像发达国家一样需要大量的机械印花,可以积极开发机械设备操作,技术方面的背景。

国际市场对品质和稳定性的要求,可以在国内积极推行国际流行的“印前工艺”的思路,由行业技术精英统一指导,管理中国的出口品质。

组织中国的成衣及成品印花行业团体。中国的印花行业要重新整合,抱成团,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冲出世界,那会订单。团体由技术研发,生产加工,品质控管,市场推广,国际贸易,国际营销等方面的一批中国精英人才带领,积极参与到亚太区印花联盟中去,团结力量,做到让世界认可,成为世界第一成衣成品印花出口国。

中国纺织品印花行业在世界产业链地位的展望

中国将成为世界成衣及成品印花的加工中心,带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链合作。

“充分突出中国的印花产业优势资源,抢占世界成熟市场,成为世界的成衣及成品印花中心”将是我们中国纺织印花也在世界产业链中的重新定位。

中国独特的优势特点:中国如果实现了这个成衣及成品印花模式,在取得了国际同等质量的空白产品,并加上现有的印花背景的优势,可以用产能和价格优势占领世界现成的30亿件市场份额。而目前这个市场的印花都在国外当地有现货成品的国家自己做。

中国的产业链将从最底层的生产加工向国际成衣加工,国际市场开发,中国原创品牌,世界范围营销的高产业链转移。根据笔者在亚太区对市场现状的研究和分析,中国将在今后的5年内成为世界最大的成衣及成品加工中心,中国的印花商们将具备国际成衣加工竞争能力,吸引亚太乃至世界各国的成衣印花订单进入中国。

关于这个部分的论述,将会在今后为读者们详细阐述其原因和方法。$$分页$$

关于作者:

钱江:旅日华人;日本横滨国立大学MBA硕士,主攻消费者行为研究;在多个国际顶级服装生产企业任职多年,有丰富的亚太区生产营销实战经验;亚太区及中国区国际品牌空白T恤营销模式创导人;亚太区及中国区现代成品印花产业模式首席专家;亚太区JESPA国际商会创立人;亚太区多国集团贸易新模式创始人;亚太区成衣及成品印花产业资源整合第一人;亚太区服装印花联盟-“亚太服装印花俱乐部”发起人;亚太区服装设计,图案开发,生产管理,品质控制,国际贸易,品牌及版权管理权威国际专家;中国T恤快销品牌0库存快速生产模式研究第一人。

现任:

*香港东联衣业集团(亚洲)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上海虹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香港JESPA国际商会会长

*上海国际商会(SICC)执行主席

*慧聪网亚太网印俱乐部副主任(海外部主任)

历任:

*日本トムス株式会社(TOMS Co., LTD.)东京总部 贸易生产MD

*日本优衣库株式会社(Uniqlo Co., LTD.)东京本部生产管理MD

*加拿大杰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Gildan Activewear INC.)亚太区市场发展总监

*凡客(Vancl)品牌印花T恤VT零售项目发起人

*纯色大王(Blank King)空白T恤品牌首任高级顾问

关于作者所在公司:

香港东联衣业集团(亚洲)有限公司,上海虹翼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亚太和中国最大的国际T恤品牌代理公司),在亚太区代理如下品牌:

国内公司联系方法:

地  址:上海市嘉定区鹤旋路26弄22号江桥万达广场4号写字楼612-615室201803

移动电话:13818830219

邮  箱:qiantang2001@163.com

Q  Q:1339979209

来  源:集萃印花网

更多
  
  下一篇:
集萃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集萃印花网”上传的所有内容:文字、图片和音频视屏等稿件,版权均属于本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媒体、网站和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注有“集萃印花网”的所有信息。若要转载,务必取得本网站的许可(客户服务),并要注明来源。如若违反上诉声明,本网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的其他文章,都注明了来源。本网转载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于要转载此类文章的媒体、网站及个人,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若有擅自篡改来源,均与本网站无关,其转载者自负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也必将依法追究责任。
精彩图集

最新资讯

流行趋势

点击排行
日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