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萃印花网 CCEDPW.COM 版权所有
E-mail:YONG_JIA@126.com
Copyright©2003- ccedp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户服务
前几天,一条新闻引起了不少讨论:
越南,正式取代中国,成了耐克最大的制造基地(含鞋服)。
过去十年,耐克把工厂一批批迁到越南,仿佛在“逃离中国”;
可你今天再把越南的供应链剖开,会发现一个更刺眼的事实:
它对中国的依赖,比在中国生产时,还更深。
越南70%的纺织原料来自中国,功能面料、化纤、辅料几乎离不开中国;
甚至耐克在越南的头部工厂,也是从中国迁去的,它们的关键工艺、关键设备、关键技术团队……依然来自中国。
耐克越出中国”,越离不开中国。
今天我们就来拆开NIKE的“全球制造地图”,
从中国到越南:NIKE迁移的十年
过去十年,NIKE的全球制造网络,发生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大迁移,
只看工厂数量,你会以为它在“逃离中国”。
2013年,中国有195家NIKE的工厂,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制造中心。但十年后,只有159家,少了36家,规模在持续收缩。
同一时期,越南2013年的65家,一路增加到166家,正式超过中国,成了NIKE全球最大的制造基地。
而鞋服产量的变化更直接:
鞋类:越南 51% 〉 印度尼西亚 28% 〉 中国 17%
服装:越南 31% 〉 中国 15% 〉 柬埔寨 15%
为什么会这样,我总结下来有3个原因?
早期是成本差:越南的人力成本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
中期是FTA红利:越南和欧美的自由贸易协定不断落地,出口税率更低。
过去三年,则是中美贸易风险把这条迁移线又往前推了一大截。
但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越南的产业结构,你就会发现,越南的背后,站着的依然是中国。
越南越强,越依赖中国
大部分人看到耐克的工厂布局,会下意识觉得:
“越南崛起了,中国是世界工厂的时代结束了。”
但你真正走进越南的鞋服产业链,就会发现:
越南越强,越依赖中国。
原因很简单:越南只能做成衣工厂
第一,缺上游
每年进口160亿美元的纺织原料,其中面料就高达110亿,接近70%来自中国。因为越南一年消耗 40 万吨棉花,本土只有 3,000 吨的产能,自给率 不到 1%。
更关键是它的产业分布:全国 3,800 家纺织厂里:
70%的工厂在做最便宜的CMT缝制
17%才能做面料
4%有印染能力
第二,却配套
在越南做成衣,但面料、化纤、辅料、染料、模杯、鞋底、鞋楦……要么从中国进口,要么中国供应商跟着品牌迁过去继续供货。 像申洲投资10亿也要建面料厂,就是为了补齐配套。
第三,物流成本高,
越南本土物流成本占GDP的20.9%,远高于全球平均值,甚至你在越南花1500美元一个月都请不到一个集装箱司机,这你受得了吗。
表面看越南是世界工厂,但有很大一部分顶级代工厂是跟着品牌一起迁移的。
当政策优势、人口红利不再拥有时,谁也保不住,这些代工厂会不会寻找下一个迁移的目标,也许是埃及、也许是其他国家。
题外话,越南就连电力都要从中国进口,拿啥竞争
NIKE的“超级工厂联盟”
NIKE过去十年的最大变化,并不是把工厂从中国搬到越南。
而是把订单,,从几百家工厂,集中到几家巨头手里。
而 2021 年最后一次披露数据显示:
前四大鞋厂,,生产了61%的Nike 鞋;
前五大服装工厂,生产了 51% 的 Nike 服装。
NIKE的“超级工厂”阵容如下:
鞋类制造商 TOP4:
丰泰(Feng Tay):Nike 全球出货的 16.7%,是其鞋类最核心代工厂。
宝成 / 裕元:印尼 + 越南深度绑定 Nike,订单规模估算15–20%。
Taekwang:100% 为 Nike 独家代工,估算占比 10%-15%。
华利(Huali):Nike 正扶持的新晋战略工厂,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份额也做到10–15%。
服装制造商 TOP5:
申洲国际:Nike 最大服装供应商,占比约 12%-18%。
儒鸿(Eclat):Nike 的高性能面料与成衣核心伙伴,约占 8%-12%。
永元(Youngone):全球最大的羽绒服代工厂,估算 5%-10%。
晶苑国际(Crystal):也全球最大服装工厂之一,虽不是 Nike 最大客户,但仍占5–10%。
Maxport(越南):越南最能打的本土成衣厂,约占 5%-8%。
所以,越南成为“世界工厂”,不是因为越南有多强,而是因为这些巨头把最关键的产能都搬到了越南。
我有话说
越南能接住订单,是因为它接住了“超级工厂”;中国看似被替代了,其实只是换了个位置,在原材料、面料、设备、研发这些“关键环节”上,依然握着主动权。
所以与其问“世界工厂是不是换人了”,不如问:下一个会被重新定义的品牌,会是谁?